研究方向之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研究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从天然药物或中药复方中提取、分离有效活性成分或活性部位,并经组份或结构、理化性质研究及药理活性筛选,以期寻找开发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药物。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亟待研究开发。尤其是我国加入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步伐,本研究方向紧跟世界学术发展的前沿,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研究,在过去研究天然药物的经验与积累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我省一些地道的中药材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研究,通过天然药物活性筛选,寻找新的活性部位或有效成分,提升我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水平、促进我省中药现代化的实施,变我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我省医药工业产业化,积极推动我省的战略。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十五项专利申请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查合格,已进入实质审查程序。名,副教授名,年龄结构合理,兼有中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专业结构的人才,并配备了较为先进的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健全,为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奠定了良好基础。
研究方向之二:中药药理学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校老一辈学者就开始针对臭梧桐、地龙等中药进行研究。进入八十年代,本研究方向针对肝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难治、多发的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从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了白芍总甙、丹皮总甙、黄芪总苷及其单体(黄芪甲苷)的免疫药理学作用。并建立了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的多个动物模型,如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小鼠胶原性关节炎,免疫性和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阿霉素诱导肾病等,为白芍总甙、丹皮总甙、黄芪总甙等抗炎免疫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在中药枇杷叶、野菊花、豹皮樟及玉屏风等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本研究方向目前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资助项目“抗艾滋病新复方中药‘奇士乐’胶囊的主要药效学试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枇杷叶三萜酸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抗炎免疫机制”、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皖南山区老鹰茶总黄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药临床前研究”和“治疗肝纤维化新药鬼针草总黄酮的临床前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具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学位3名,专业、年龄结构合理,仪器设备精良,学术思想活跃,科研成果丰硕,是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的良好保证。
研究方向之三: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医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的集中体现和中医治法治则在组方用药上的具体应用,也是中医药体系的精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药方剂的质量控制、体内物质基础及其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中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开展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于阐明复方药效机制、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学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先后完成了芍药甙、芸香甙、金丝桃甙等中药和天然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先后建立了二类中药白芍总甙、丹皮总甙的HPLC、TLC分析方法,完成国家一、二、三、四类新药六十多个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参与研制的“白芍总甙胶囊”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并已上市投放市场。
通过上述一系列研究,本研究方向培养了研究队伍,具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博士学位3名,同时配备了较为先进的设备仪器,健全了一套管理制度,从而为本专业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方向之四:中药药物分析学
中药是我国中医药伟大宝库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中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中药全面进入国际市场,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务必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中药药物分析学即以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为目标,研究探讨用现代科学手段分析、鉴定中药和中成药,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质量标准,从而为中药的安全、有效应用创造条件。
本研究方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采用HPLC-ECD创立了国家一类新药87014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人体药动学研究,首先获得人体皮肤外用的药动学参数,在国内率先建立了HPLC-ECD、荧光检测褪黑素的分析方法。并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一、二、四类新药人体内分析方法,如二类中药白芍总甙、丹皮总甙的HPLC、TLC分析方法,完成国家一、二、三、四类新药六十多个的研究与开发;目前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厅局级课题6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课题多项,近3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被多次引用。
本研究方向具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士学位2名,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术梯队,并与高水平大学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充分满足了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
研究方向之五: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制备工艺和候选药物筛选
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要获得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的技术手段至关重要。近年来,本研究方向积极引进和利用现代化先进的分离提取技术和设备,使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不断完善,分别从传统和现代制备方法出发探讨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以黄酮、酚类、降木脂素类、生物碱等活性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利用化学生物学研究手段,开展活性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确证其作用靶点;利用水解、催化、烷基化等现代有机合成策略,开展若干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与改造研究,进而构建基于天然产物优势骨架的多样性类天然产物化合物库,供进一步生物学评价;在提高生物活性的同时,解决其稳定性、溶解度、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成药性方面的问题,获得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及强活性部位,推进其向临床研究的转化,最终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近5年本方向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收录30余篇,自编实验讲义2本,修订一本,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中药学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文章来源:药学院 发布时间:2016-10-24